我有個作品系列叫做《大阪》,因為我很喜歡日本,但是我接下來的作品,一定會叫做《臺灣》或《台北》。--Lino Tagliapietra
當大多數藝術家選擇從玻璃供應商購買彩色玻璃棒來創作時,但Lino Tagliapietra大師選擇自己手寫數十種色彩配方,調合獨屬自己的彩色玻璃原料。當玻璃製造公司依靠科學鑒定來決定顏色的排列組合,以避免玻璃在加熱與冷卻中破裂,Lino大師則透過他對顏色與玻璃的了解,準確地執行創作概念。
張毅有話要說
玻璃作品裡,要知道有一個因素,所謂的中文叫做「共融性」,就是膨脹係數的同質性。每一個玻璃的色彩,如果顏色的同質性不同,也就是膨脹係數不同,彼此不能共融,兩個顏色之間就會裂開來。所以可以讓這麼多豐富的顏色融合在一起,是一個非常迷人、也非常難以想像的事情,而且作品這麼大,就像一首混合各種不同音樂的組曲。
如果不是70年的累積,是做不到這個事情。
Lino大師:吹製玻璃最重要的是要有計劃,但色彩是玻璃作品魔法精神之所在
有時候我們的前期準備工作需要長達三個月,因為必須確認所有的材料,要確認我們到底要做什麼,我們必須要讓構思進入最完美的細節,而且必須要控制我們的色彩,所以前期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。

Lino大師:這個作品幾乎像是一個樂章,是一種佈滿各種不同的樂器,交互出現、對照或者是協奏所組成的一個樂章
這個作品我們稱之為《詩歌》,事實上在整個製作的過程中,工序是非常的複雜,因為要先從實體的部分開始,第二個階段才做吹製。先用不同色彩的玻璃塊做拼接,而且不同顏色的玻璃硬度是不一樣的,譬如說橘色的比較硬,藍色的比較軟。一開始的時候,它其實完全是一個實心體,然後它是一層一層的玻璃,堆疊上去,然後之後做一個擠壓的工作,然後才去加上鐵桿,做成一個球狀,然後再去做吹製。
吹製的步驟,其實是在非常後期的時候作的,吹製的結果,我們可以看到有的線條交錯,有的是獨立的線條。

Lino大師:顏色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觀察點
大家可以看到裡面有主樂章、主旋律,比如說咖啡色的線條,然後很重要的是要看顏色和顏色之間的對話關係,還有層層堆疊的關係,這裡面有橘色、有藍色、有水藍色、有深藍色,然後還有紫褐色,這樣的搭配是很美的。

Lino大師:我接下來的作品,一定會叫做《臺灣》或《台北》
這個作品系列叫做《大阪》,因為我很喜歡日本,但是我接下來的作品,一定會叫做《臺灣》或《台北》。這一次來臺灣我發現有一種「綠」我很喜歡,可是那種綠,如果要用玻璃把它做出來,可能難度很高,我回去得好好的研究一下。
另外,我也很喜歡這種圓桶的形式,為什麼呢?因為它是一個很乾淨簡單的形式,那麼我就可以把主要的創造力展現在構圖上面。
關於顏色的部份,像這個以橘色調為主的大阪作品,我特別喜歡這個橘紅色,上半段的部分是橘紅色,下半部的底端是比較深的橘紅色,然後在瓶身的中央還有一塊類似青色,我認為這樣的一個顏色的搭配非常柔軟、順暢。


這個作品上面的這個墨藍色,跟下面的黃色是兩個對比的顏色,作品裡外的變化,外面是光滑的但裡面是截然不同的;如果我們把光集中在這個瓶子裡面,集中光線去照射瓶身,它會呈現出來一種更神秘的色彩的感覺。





展覽訊息
《再也不會有的Lino Tagliapietra》威尼斯玻璃之神 駕臨亞洲
展覽日期:2017.9.11-2018.3.4
展覽地點:琉璃工房.松菸博物館 松山文創園區(生態池旁)
參觀時間:每日10:30-18:30,18:00停止售票 每週三休館
展覽票價:平日全票250元,假日全票380元
延伸閱讀》
策展人張毅:Lino Tagliapietra的藝術 對於這個世界的意義
想了解大師一生的經歷?請看:一千年,一個Lino Tagliapietra
大師首次訪台側寫:很抱歉,我遲到了二十年
張毅專欄:我還能不能回到慕拉諾?
請問展覽能拍照?展出幾件作品?
謝謝,想在部落格分享
angela您好,展覽可以拍照沒有問題,展出的作品總共是30組41件(有的一組裡有多件作品),歡迎分享展訊喔,謝謝